阅读历史 |

第173章 元载的预言(1 / 2)

加入书签

李隆基并不喜欢想象。

九年前,他能在诸多疑团并未解开之前,就果断地一天内赐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所有人,谁要敢觊觎他的皇位,谁就得死。

哪怕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他也绝不会放过。

李亨又如何?

他已经杀过一个太子了,不介意再多杀一个。

现在回想起来,李林甫敢迟迟不结案,又指示王鉷去十六王宅里抓人,就是因为他摸准了李隆基的逆鳞所在。

只是半途杀出来了一个李俶,把他的全盘计划都给打乱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切总算是结束了。”

杨钊说出这句感慨时,在心里感谢了一遍李俶。

元载却依旧苦笑着,摆了摆脑袋道:“对杨兄来说,这次的事件,不过是让你劳累了几天,可对我来说,却没有这么轻松了。”

杨钊没想明白,纳闷道:“元兄何出此言?你跟韦家和皇甫府毫无瓜葛,即便是东宫那里,也牵涉不到你身上来,你又何必忧虑!”

“杨兄说笑了,元某是什么出身,怎么可能攀得上那些大人物……”

元载欲言又止。

杨钊猛然领悟了:“元兄的意思是,你家里那位?”

“嗯。”

元载点了点头。

同时又往嘴里倒了一大杯酒。

“这……元兄过虑了吧。”

杨钊认真想了想,仍觉得这件事怎么也影响不到王忠嗣身上去。

一来,王忠嗣和皇甫惟明不和,这是人尽皆知的。

两人一个是朔方节度使,一个是陇右节度使,共同拱卫着帝国的西北疆域。可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两人的地盘相接,面对的敌人也都是以吐蕃和突厥为主,为了争夺粮草、地盘、战功等,经常发生各种冲突。

加之,这两人的统兵理念也不同。王忠嗣是剿抚结合、以抚为主,而皇甫惟明则是坚定的主剿派,彼此看不顺眼。

再加之,皇甫惟明是典型的军中莽汉性格,直性子,大嘴巴,人前人后没少说王忠嗣的坏话,更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总之,这两人没有率部互相火拼,就算是恪尽了他们卫国戍边的职守了。

二来,王忠嗣与李隆基之间的感情,也远非皇甫惟明可比。

王忠嗣的父亲在征战中殉国,其时王忠嗣年纪尚幼,李隆基为了抚慰忠将英灵,又见王忠嗣可怜,便将他带入皇宫内抚养。

换句话说,王忠嗣就是李隆基的养子。

王忠嗣是天生的将才,很早就显露出军事上的才干,多次向李隆基请命去镇守边疆,也多次被李隆基拒绝。后来,李隆基实在拗不过,将王忠嗣派去朔方,但同时叮嘱朔方统帅,王忠嗣是忠将之后,不可让他轻易涉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