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李林甫的政治智慧(1 / 2)

加入书签

经李俶这么一闹,把李岘给带走了,案子再审下去也没了意义。

王鉷也紧接着向李林甫递了辞呈,别说审案了,他现在只能躲在府里面,短时间内是没法出来见人。

李林甫顺应趋势,解散了御史台内的审案人员。

万万没想到,闹得满城风雨的韦坚和皇甫惟明案,持续了整整十三天,无数人因此家毁人亡,最后竟以这种荒唐的方式结束了。

至于韦坚和皇甫惟明到底有没有谋逆,又将如何处罚他们,还有被此案牵涉到的那么多朝堂官员,又如何给他们一个结论?

自有李林甫和王鉷等三名主审结案。

再递交给李隆基圣裁。

杨钊和其他审理的官员一样,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从这里逃出去,去外面呼吸上一口清新空气。

杨钊去马厩里牵马时,见元载竟等在那里。

两人同在御史台内呆了十三天。

但杨钊负责抓人,元载负责查阅卷宗,所以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即便见了面,在当时的那种氛围下,也只是匆匆点个头,从未交谈过。

元载见了杨钊,疲惫地笑道:“我们找个地方,喝几杯?”

“好。”

杨钊立即答应了。

他心里也堵得慌,正想找个人去借酒浇愁。

两人都不想引起旁人的注意,随便在坊里找了间不起眼的小酒垆坐下了。

接着便一杯接一杯的喝了起来。

也不需要劝酒,两人各有心事,只需要把酒水喝进肚里,冲走它们。

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后,元载先开口了:“杨兄,你知道圣人为何会突然发怒,下令捉拿韦、皇甫二人吗?”

杨钊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怕元司直笑话,我倒现在都是只迷糊虫,除了对着名单去拿人,其余的,一概不知。”

元载并没有笑话杨钊:“我在台阁里翻了十几天卷宗,知道得比杨兄多一些,杨兄若不介意,我把我知道的讲给你吧。免得一个人憋在心里,憋得难受。”

“正要请教元司直。”

“杨兄不用这么客套。”元载摆了摆手道,“起因是正月十三,殿中侍御史卢铉撞见了韦坚和皇甫惟明一起夜游,便将这事告诉了李林甫,然后在李林甫得授意下向圣人上了一封奏疏。接下来的事,你都看见了。”

“这,这么简单?”杨钊难以置信,“一个侍御史的一封奏章,就能让刑部尚书和两镇节度使被下狱问罪?”

元载苦笑着回道:“就这么简单。”

杨钊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有低头又给自己倒了碗酒。

元载也再解释,闷头喝酒。

两人心里都想到了同一个问题,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