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发展壮大(1 / 2)

加入书签

见林引旺的表情舒展了,他赶紧说道:“我还是希望你能将那块地租赁下来,这样吧,旁边还有十几亩,是好地,我一起赁给你,一年给我一万斤麦子如何?”

旁边的十几亩,林引旺刚才也看见了,确实是好地,他思索了一下,点头道:“行!”

等林引旺真的去测量土地时,才发现旁边的好地才九亩半。

——林凤祥就是这么个上不得台面的家伙,和林老大差不多,不然,也不会这些年被王家压了一头。

若是换了别人,林引旺肯定就点头了,但对林凤祥,他就没法大方起来,只肯给八千斤麦子的地租,林凤祥和他猛搞价,最后给了九千斤。

林引旺提出承包期为三十年,毁约者一亩地一年赔偿一两银子,不签约就算了。

他怕自家将桑树种好了,林凤祥趁机收回土地,到那时,就算自己将桑树砍了,不也白白费了很大的力气吗?

林凤祥见自己的小算盘被林引旺识破,立刻装着根本就没有这么想过的样子,非常豪气地许诺:“大侄子想种多久就种多久,你说了算。”

他也曾想带人去收拾过这块地,上面一层石头沙子足有两尺厚,下面还有一尺多厚是细小一些的泥沙,种树都不好活,他实在是没办法,才会租给林引旺的。

林引旺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这块地距离碱滩地不太远,打理起来方便,最主要的,小麦想养蚕,自家没多少地,现在加入互助社的人家也没多少地,桑叶有限,规模上不去,就挣不了多少钱。

这块地的问题是太贫瘠,若是多施肥,桑树就应能长好。

林凤祥家虽然也养了不少的牲口,但他本身就有几百亩地,严重缺乏肥料,当然不会给这样的荒地施肥,因此才一直这样。

林引旺和林凤祥签了契约,就带人拾掇荒地。

张老太太家的地,就让林泽旺带人去栽种。

听说林引旺雇人,村里闲着的都来了。

这些人几乎都拿过林引旺的麦种,还的时候,各种情况都有,有拿一还多的,也有一换一的,还有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林引旺挑了那些多还粮食的人雇佣下来,干活的时候,故意透露组织互助社的事情,这些人果然都很感兴趣,纷纷要求加入。

林引旺拿出契书让这些人签了,就带着去荒地植树。

先将大石块捡出来,然后,挖树坑,施肥,栽树。

原来地里的柿子树和核桃树,本来打算挖了当柴禾烧,结果还有人看上,按树苗钱买走了——比卖柴禾好多了。

为了防止山洪再次冲毁桑田,林引旺还在地头挖了泄洪沟,将挖出的土填到种树的地方。

地里的石头运回了碱滩地,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全都用来铺院子,大石头建羊圈、猪圈,这时候人们舍不得买砖铺地,都是用鹅卵石的。

荒地表面的鹅卵石都让人捡光了,若不是挖树坑,也不会弄出这么多。

铺地也没什么太高的技巧,还有人品不错的想来做工,签了契书,就帮着干这个了。

如今,签契书的人家,有五十多户,已经占村里的四分之一了,但这些人的经济状况普遍不好,穷人多,还有十几户赤贫的,但他们人品都不错,勤劳肯干,为人实在,热情好义。

虽然土地不多,但农活还是不少的,尤其是整地、栽树、挖井等,很费劳力。

爹爹在外面忙碌,小麦在家也不闲着,她请石匠表叔弄了一个巨大的石碾,内径三米六,外径六米,她今年让爹爹种的甜高粱,准备用这个将高粱杆儿榨汁。

石匠表叔忠民还以为小麦做这个是榨油的,他以前做过一个油坊的榨槽,因此,对小麦的设计提了不少意见,小麦虽然一再说是想将高粱杆中的甜水榨出来,熬糖用,他都不相信:“高粱杆儿是甜甜的,挺好吃,可那能榨出多少甜水?值得弄这么个榨坊?你这啥时候才能挣回本钱呀?”

小麦没法解释:“表叔,到时候,给你家送二斤糖,你别管我什么时候能挣回来,只管过年蒸糖包子吃。”

忠民表叔直笑,根本不信。

不过,忠民表叔的手艺真没得说,没有这么大的石头,碾子是三块石头拼接的,他衔接处严丝合缝,水倒进去也不会从缝隙漏出来——小麦原本打算用水泥补漏,现在看来用不着了。

小麦拿了个萝卜放到石槽里碾了一下,发现效果比自己想象的差。

表叔说:“看吧,想要榨出油来,必须弄个榨机,这边碾烂了,再放到榨机上出水。”

小麦按照表叔说的,又弄了一套挤压设备。

最后,给了表叔一千三百斤高粱,表叔和他弟弟以及徒弟,做了一个多月才凿出石槽,又花了一个多月帮着做榨机,也是费了心了。

今年大灾,还好表叔家里土地产出少,危机意识强,家里存的粮食多,才安然度过灾年,但这一年,他几乎没找到多少活儿,也过得提心吊胆的。

榨汁房建好,就到了该养蚕的时间,自家的桑树,还有最早种植的一批桑树,已经枝繁叶茂,可以奉献出它们的绿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