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互助社(1 / 2)

加入书签

互助社的男人,要轮班帮小麦家护院、干活,平时,若是发现什么对小麦家有伤害的事情,必须尽力阻止,若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必须尽快来报告。还有,每年地里种什么,要和林引旺商议。还有,若是想要小麦家提供棉花种子,收的棉花必须都卖给小麦,不许卖到市场上去,谁若是违反,首先,要赔付种子的五倍价钱,以后,也别想从这里得到任何帮助。

小麦家还会给这些人家的孩子,提供学习条件,但仅限于识字和运算。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教育途径,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今后,会视小麦家为恩人,会成为她家最忠实的拥趸。

至于合作社的人选,当然先从那三十几户帮忙守院子的人家里选择。

重感情、对小麦家感激不尽的,列表排一次队,平时做人忠诚老实、勤劳肯干的,再排一次队,有能力又爱学习,再排一次队。

这三个表中,都排在前二十名的,一共有九户,互助社就先将他们为发展对象。

晚上,林引旺和老银下工回来,吃过晚饭,小麦、尹二和林引旺深谈了一次。

林引旺对小麦弄的这个,大加赞赏:“爹爹也觉得咱家势力太单薄,有钱也不敢花,有事没人帮,有个风吹草动,就战战兢兢……”

没想到他还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排比句,小麦和尹二都有些诧异。

“看我做什么?我这当长辈的,也苦得很累得很,就是不敢说。”说完,他大手一挥,“这几户人家,爹爹也觉得好。”

“那就开始吧。”小麦宣布道。

尹二只有三天假,住两晚,第三天吃过午饭,依依不舍地告别碱滩地,让老银送走了。

好容易才下了雨,所有的农人都在地里忙活,林引旺虽然也想送一送,就是没理由,咬牙忍了。

一般,清明节都在农历的二月底三月初,今年因为大旱,不得不推迟到四月才播种,还好,这段时间雨水多一些,天也经常是阴着的,新长出的庄稼,才不会被晒死,现在,地里一片欣欣向荣,。

但,还是有人日子特别难过,那三十多户人家,屋里都没有隔夜粮,靠着给人帮工挣点粮食,再在地里采点野菜过活,这几天,抢种、锄地等活儿就要告一段落了,他们的生存又面临严重的挑战,这些家庭的当家人,无不眉头紧锁,日夜忧思,还有人一脸羞赧地在碱滩地大院的外面徘徊,希望林引旺找帮工。

真是送上门来,林引旺找到挑好的人家,说了他的计划。

九户人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一家人的命都是你救的,现在还打算帮我们度过难关,我,我给你磕头,谢谢你!”

“哎,不要这样,你若是愿意,就签个契约,入了社,就得按规矩来。”

“没问题,没问题!”

签了契约的人家,第一件事,就是在房前屋后地头路边,属于自己的领地栽种桑树,种苗由小麦提供,每成活一棵桑树,就能从林引旺手里,拿到三斤高粱米,林引旺还允诺,到时候将桑叶给他,还会有适当的补偿,这种好事,他们当然踊跃参与。

再下来,就是帮林引旺和老银干活儿,锄地,给牛马割青草、帮着遛马等等。

前不久,钱师爷派人送来六头小猪,还有十五只羊,再加上家里三头驽马都怀了崽子,还有跛脚马、三匹小马驹,三头大牛、四头小牛犊,养这些牲畜,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青草。

林引旺也不白要别人送来的青草,一百斤给两文钱,一个勤奋的男人,一天能割三四百斤的青草,能挣六到八文钱。

可惜粮价偏高,八文钱也只能买半斤高粱。

但这已经让入了互助社的人家非常感动了,半斤高粱,再加上野菜树叶等,熬一锅,就能让一家人一天有吃的了。

很多人都称赞林引旺仁义,他的名声,在村里越来越响亮,一家人都颇受村民敬重。

这天,一个老太太找上门来,她夫家姓张,是张洪林祖上的一个奶嬷嬷的后人,她丈夫和儿子在一次进山砍柴时遇到洪水,都死了,现在,家里剩下她和媳妇,带了三个孙子孙女。张老太太家里有十五亩地,却没人耕种,以前租赁给别人,每年的收入也就够温饱,没有多少存留,去年遇到大灾,租子收不上来,若不是春天从林引旺这里借了两百斤高粱,还有一小袋的蚕蛹粉,她家估计都会饿死。

“大兄弟,听说你弄了个互助社,我能入不?我的地全都给你来种桑树。”她是吃定林引旺人心善,不会白要她的地。

张老太太和她媳妇的为人都不错,虽然现在还欠债没还,但她们还是觉得很愧疚,前不久还给小槐做了一双鞋子,给小必成做了一身百家衣——就是用碎布拼一件罩衫。

林家庄的人,认为小孩子穿这种衣服,是纳百家福,受百家的庇护,能顺顺利利长大。

——这婆媳有报恩之心,就是能力有限。

若不是她家都是孤寡,还需要别人庇护,林引旺都会将她列为第一梯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