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章 夜半惊魂(1 / 2)

加入书签

光光就还有二十四亩地是留着自家种的,地里种了十亩小麦,剩下的十四亩就拿来种西瓜。

韩得平家的长工人手就不够了,没有办法就又在村子里签了六个专门种地的长工。

他们家的棉花加上西瓜麦子还种有四十四亩土地,全靠韩得平和家里有空的人去帮忙是忙不过来的。

韩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庄园里的人手也越变越多,有时也会出现很多到大柳村来摆摊子的小商贩。

有的是卖姑娘家的头花头绳,有的是卖一点小吃啥的。

而村里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比如隔壁四叔公家翻盖新房了,以前是泥坯房子,现在挨着韩家的宅子盖了一座青砖瓦房。

而村里面二叔公家更是在对面挨着韩家那二十亩新建的作坊地买了几亩地,也盖了一座带院子的青砖瓦房,直接跟四叔公家成了对门邻居。

接着就是刘大山家和刘大河两家,也都修建了新房子。刘大河家的小杂货铺铺子更是直接的修到了韩老爷子家旁边。

那些庄园里平时做工的工人想买个啥都方便了,也省路程了。

仿佛是约定好了似的,道路两旁的土地上慢慢多出了青砖瓦房,不挨着道路两旁的人家也都是想尽办法或换或买土地,这样一排排往后延伸修去。

乡村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是泥泞不堪,韩得平就出资把自家门前的一条土路从村子里一直修到镇上,加宽变平,还铺成了跟官道一样的石子路。

这次修路出动了好几十个壮劳力人工,更是费时费力费钱,修了个把月才修到镇上。

中间本来还有一座小流水桥,韩得平更是找来专业的师傅重修了一座又宽又大的桥,光银钱都花去了四五百两。

中间挨着路的一些村子都非常感念韩家的善心,方便了老百姓平时赶集走路拉车,下雨的时候再也不用踩稀泥。

修桥的匠人更是在重修的桥上刻上了韩得平的名字,平时人们都给这座通往大柳村的桥叫做“记韩桥”,当地老百姓自发这么叫的,是为了记住韩家做的好人好事。

县太爷听说了韩家自掏腰包从村子里往镇上修了一条七八里长的官道,大大的嘉奖了韩家的高风亮节,韩孝正更是获得特批进入了县学读书。

这是韩家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韩得平自是高兴不已。

到了五月间,天气慢慢炎热,家里的小麦也成熟了,韩得平带着人去地里收割了小麦,还要进行脱粒扬场,麦子才算是收割完成。

由于天气闷热,韩家人平时都是住在后院的。

古代讲究男女大防,尤其是韩家有个十几岁的姑娘韩小棉,所以一般也没啥人会进入后院,韩得平就敞开了窗户躺在窗边的榻上安歇。

韩得平在地里干了一天活计,又热又累,还没到定更就打起了鼾声。

林氏穿着里衣,躺在里面的床上,她是侧着身子面对着韩得平的榻睡着的。

迷迷糊糊间林氏突然觉得外面有点轻微的响动,她刚刚坐起来想开口叫韩得平,在这一瞬间只觉眼前白光一闪,然后就是刀子入肉声和韩得平的一声惨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