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章 种植山楂树(1 / 2)

加入书签

过了他们分家以后得第一个年,一家人在正月里不是宴请别人,就是去赴别人家的宴。

正月里一般是没啥活忙的,一家人除了走亲戚或者接待来拜年的人以外就是上山砍柴,他们要是重新开起了作坊,每天都是要烧柴的,自家不砍,就得花钱雇别人打柴了。

村里人看到一家人每天上山下山的背柴都是夸赞不已“也难怪人家韩老二家能过好,你看看他们家现在的日子多红火,还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呢!”

“那可不是,人家的家业房子都是自己家挣来的。”

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林氏就又重新开了粉条作坊,有些小商小贩老早都来问过她们家啥时候开业了呢。

又去找了周氏宋氏容氏,还有四叔公家的几个孙媳妇来上工,林氏主动涨了五文钱工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她两个闺女现在倒腾的绣活村里多的是大姑娘小媳妇去接活干,挣的比在作坊里多的多了,弄的林氏都不好意面对几个来作坊干活的妯娌了。

前院里此时就聚集了十几个小姑娘和村里的媳妇们,光光就对大家说:“各位姐姐,婶子们,我家的花样子你们可以随便拿回家绣了去卖,我们不管你们这些,只是在我们家做一天我希望你们就打起精神认真一天。

那粗布帕子荷包啥的做坏了三两个不要紧,绸缎的坏多了我们姐妹可是不依的。”

大家也都没有异议,毕竟谁都知道绸缎面料很贵,绣坏了不仅仅是小棉和光光心疼,她们也揪心。

光光也不怕他们抄袭了样子回家绣了帕子啥的拿到镇上去卖,样子再好看镇上的人消费水平是有限的。

本来四五文钱一张的粗布帕子,你卖到十文是不会有人买的,还要去除布料针线工夫这些本钱,仔细算下来还不如在她们家帮工赚得多呢。

她们家的东西主要都是销往府城去的,光光就买了不少绸缎面料,让几个手艺好的媳妇妇人绣屏风啥的。

她还在韩老爷子家定做了不少实木小框架,用于做小绣样的摆件啥的,她的梳妆台上就有一副旋转框架,上面是一副自己给自己画的简体小像,还是卡通可爱版的,旁边更是绣了一行小字。

绣的是“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语出明代李唐宾的《梧桐叶》第一折,韶华就是指光阴的意思。

春花都惊讶于光光的画工“光儿,你这小人画的可真是有意思,这画的是你吗?怎么这么可爱,可不可以给我也画一副?”

至于字,她们自然都是不认识,也不知道其意的。

光光偷笑“当然可以了,只是我给大家画简体像可是要收费的。”

古代除了专业的画师会画人物像以外,是没有照相机的,光光的简体像另类别致,简单又可爱,萌翻了一众少女,大家纷纷吵着要光光给画一副简体像。

“那大家就要努力了,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绣工坊每十天评选出一个绣帕子做荷包最好最快的人,我将免费为她画小像,另外额外奖励一次抽奖机会。”

“啥抽奖机会?”

“抽啥奖?”

光光早有准备“就是我们事先封好红封,里面装上十文到一百文不等的铜钱,抽到啥就是啥。”

大家也都觉得新奇,不过确实也鼓动了大家干活的士气,绣的都更快更认真了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