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用人之道(1 / 2)

加入书签

眼见楚轩一头雾水,周仓也解释不清,张飞便凑了过来。

经过张飞的一番解释,楚轩便明白了过来。

原来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基本都不高,识字率也是极低。

这就导致很多人都起不上名字。

比如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那“邦”这个名字也是后来起兵之后才有的。

之前叫什么?叫刘季。

古人给孩子排行讲究个伯仲叔季。

刘季说白了就是刘老四。

大将军卫青的哥哥叫卫长君,意思也就是卫家长子。

名字都要没有了,那字就更不可能了。

周勃、灌婴、樊哙……这些人个个都是有名无字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更多人是连名字都没有。

有了字就不是最底层的人了。

有字的人要么有学问,要么之前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像周仓、裴元绍,甚至于黄巾军里面的名人管亥、波才、张曼成这些都是没有字的。

就连他们的领头人张角三兄弟也没有字。

再往下面就是更加底层的人了。

像张牛角,这一看就是底层人民。

但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全部都是由最底层人民所组成的起义军里面,有一个不一样的人。

廖化。

廖化,字元俭,襄阳人。

有名有字,说明廖化不应该是最底层的人。

但是他偏偏参加了黄巾起义。

周仓裴元绍们弄不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这也导致了廖化一直都与其他的黄巾军有一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廖化打仗勇猛不?”楚轩问道。

“倒也勇猛,但是平时就是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事情。”

“这廖化为人清白正直不?”楚轩又问。

“这没的说,这人有话就说,他经常能看出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但是没人听他的。”裴元绍补充了一句。

张飞长叹一声:“你们有才却不用,只靠着一股脑儿硬着头皮冲锋,怪不得会败得那么惨!”

周仓裴元绍说道:“俺们黄巾军里面当时全都是贫苦人,他一个不愁吃穿的也混了进来,俺们里面的人都想不通。”

张飞说道:“那是你们只看出身,所以才会想不通。”

“你们看俺大哥,虽说是大汉皇叔,还读过书,但是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

“俺二哥,杀人犯,流落江湖许多年。”

“俺老张,家里富裕,吃喝不愁,良田千亩。”

“如果按你们的想法,俺们三兄弟哪里能够结拜?哪里能够比亲兄弟还亲?”

“古人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你们以出身取人,也难怪你们黄巾军走不远了!”

周仓和裴元绍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理。

自己等人都是粗野汉子,队伍里没有一个识文断字,能够判断情况出主意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