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李林甫贷款(1 / 2)

加入书签

放贷的事迟迟见不到进展。

每次来到柜坊后的仓库内,看着里面堆的满满当当巨量财富,杨钊都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财富闲置无用,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浪费了。

其实,这个时代也是有放贷的,但放贷的大多为僧侣寺院和豢有打手的大户庄园,因为他们不担心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而被放贷的对象,基本为贫困农户,因为他们就长在庄稼地里,跑不了,即便人跑了,也还有他的妻儿老小和房屋地契可用来抵债。

商人是极少借贷的,也没有借贷做生意的习惯。

别说商人了,这个时代的人都没有借贷的习惯,社会上仅有的几种借贷方式,都是利率高达三成的高息贷款,本就不是面向普通人的,是专为那些走投无路的贫农准备的。

杨钊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商人才应当是借贷的主力,所以他给出的借贷方式、贷款基数和计息方式,也都是冲着商人群体去的,已经最大化地考虑到了商人的需要。

可要改变这个时代商人的经商习惯,又谈何容易。

就在杨钊为仓库内闲置的财富迟迟放不出去而发愁时,一笔天价生意从天而降。

更令杨钊没料到的是,贷款人是李林甫。

此事说来话长。

如今的南衙朝堂上,已由李林甫一人说了算,可这并不意味着朝堂上就此安分了下来。

事实上,就在杨钊忙于整顿西市这段时间,朝廷上又掀起了一场大案。

案子的起因很小,本是一对翁婿间闹了矛盾,属于家庭内部调节的小问题,只是这位女婿是位孤傲狂放的文人,受不得他老丈人的窝囊气,便跑到了大理寺去告了他老丈人的状。

大理寺只象征性地收了诉状,压根就不打算处理。

因为这对翁婿间的矛盾,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大理寺里的人也早有耳闻。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有哪个官府愿意插手扯不清的家庭内部纷争,更何况是国家最高司法机构的大理寺。

哪怕这位女婿在诉状里说他老丈人“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也依然没人会把惯于夸张的文人的话当真。

直到李林甫凑巧看到了这份诉状。

他立即指令京兆府跳过大理寺,接手了这份诉状,并指使吉温和罗希奭具体审理此案。

吉钳罗网齐上阵,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这并非是一起普通案件,于是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把这当做了全国第一大案来办理。

最后连李隆基都被惊动了,敕令御史台和大理寺也参与进来,三司会审。

因为这起案件中的女婿叫柳勣,他的老丈人是赞善大夫杜有邻。

杜有邻另有一重身份,他是东宫良娣杜氏的父亲,换句话说,杜有邻是太子李亨的岳父。

自韦坚案后,李亨看似失去了朝堂上的势力,但同时,也算是弃车保帅,自己的太子位置反倒越发稳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