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8章 全新的计息方法(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两天,杨钊把自己和王伦、袁大头两人关在了屋里,抓紧时间核算出最佳的存、放款的利息钱。

不是杨钊不想拉来更多人一起计算,也能减轻他自己的工作量,实在是萧氏柜坊内严重亏损的资金现状绝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一旦商户们了解了柜坊内的实情,也就失去了继续存钱的信心。

到了那时候,无论杨钊拿出多高的存款息钱,也阻挡不住汹涌而来的挤兑潮。

三人辛苦了两天,最终算出了最佳的利息钱。

以十贯钱为基数,存钱一月,付本金二分息钱,即两百文。

放贷同样以十贯钱为基数,贷钱一月,收三分利钱,即三百文。

单单从利息钱上看来,存钱与贷钱之间,只差了一分,再考虑到放贷存在坏死的风险,杨钊等人计算出的这个方案压根不挣钱。

尤其是和市面上通行的一贯钱三分利的高利钱贷款比起来,杨钊给出的这个利钱简直就是在做慈善。

杨钊当然不会做慈善。

他也没钱来做慈善。

他的奥妙便在于,息钱和利钱计算的方式不同。

息钱,一直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也即是说,存一个月是两百文息钱,存一年便是两百文乘以十二;

利钱,却是按本息一同计算,也即是说,贷一个月是三百文利钱,但第二个月,却是在十贯加三百文的基础上算出三分利钱,以此类推。

他的这种利钱方法,后世银行里称作复利计息法,民间俗称利滚利,不出十年,滚出来的利息甚至追上了一贯钱三分利的高利钱。

杨钊自己也承认,他在这个时代就用出利滚利的放贷方式,确实不怎么厚道,明显是在欺负这个时代的商人还计算不出这种滚利方式的厉害。

可杨钊又必须得采取这种方式,就因为它看起来比市面上通行的利钱低了整整十倍。

十贯钱三分利和一贯钱三分利,任何一个有借贷需要的人,都知道该到何处去贷钱。

当然,杨钊的本意并不是要挤占同行们的生意。他根本就不屑于同这个时代的同行们竞争,他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刺激起商户们的贷款欲望,把借贷这个真空领域开发出来。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顺利扩大他的放款业务。

而且,杨钊把存、贷款的基数降到了十贯,也意味着他的目标群体不再限于那些豪商大户,而是最大限度地把那些略有家产的小商户们也吸纳进来……哪怕是那些家徒四壁的普通人,只要能拿得出十贯钱的抵押物来,照样可以从柜坊里贷出钱来。

总之一句话,杨钊的野心很大。

他要在这个时代开出一家真正的银行,一家能囊括所有能囊括进来的资金的银行。

承诺的三日之期一到。

八家已被更名为杨氏柜坊前,都在最显眼处张贴出新的存放款计息方法,其中的关键处又被加粗加大的字体标示出来:存钱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存钱反可以从柜坊内获取息钱,贷钱的利钱降低十倍。

“存钱就可以赚钱?”

“贷十贯只收三分利钱,比那些寺院里最低的三分利直接又降了十倍!我没看错吧?”

“杨员外……他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