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罗希奭和吉温(1 / 2)

加入书签

李林甫的解释合情合理。

高力士虽明白其中的蹊跷,也无计可施。

解释完,李林甫用带了几分疑惑的语气问:“高公觉得,有何不妥?”

“无不妥。”高力士沉吟后回道,“推案定罪本就是你们南衙的事,自当由你们南衙来处理,由李相公来全权负责,咱家只是过来传达圣谕。”

“高公客气了。高公慢走。”

高力士离开后,大厅内的气氛再次收紧。

因为李林甫初时脸上的那点和气也消失了,一脸严肃,默默地注视着厅内所有人。

直到厅下的官员们压抑得不敢喘气。

李林甫才一字一句地开始训话:“方才大家也听清楚了,此案牵连甚大,圣人时刻关注着,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诸位都是社稷肱骨之臣,重任在肩,须知,韦坚和皇甫惟明都不是普通人,我们必须得慎重,但也绝不能放松审查,必须将他们身上的阴谋查得清清楚楚,才能给圣人一个交代。”

“我等谨遵相公教诲。”

厅人众官员应道。

他们也都听懂了李林甫的意思。

稍微聪明点的人都知道,听别人讲话时,切莫听他前面讲的那些套话,只有“但是……”后面的话,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高力士和李林甫都说了两层意思,既要严审,但又要谨慎,不可冤枉。

但高力士先说的是严审,“但是”后面强调的是谨慎;

而李林甫先说的是谨慎,“但是”后面强调的是严审。

…………

三司会审,按照惯例,当由御史台的主司官员牵头,刑部和大理寺协助审理。

此次审理也不例外,御史中丞杨慎矜是主审官,大理寺卿李道邃和代替刑部出审的户部侍郎王鉷为陪审。

可在具体审理的官吏和任务分配上,却有了例外。

主审的杨慎矜并没有实际审讯的权力,他和御史台的官吏只负责监察纠错。

大理寺的官吏只被分配了整理卷宗的任务。

反倒是被临时拉来顶替刑部职能的陪审王鉷,成为了此次审讯的主力。

审讯案件,两个权力最重要,一是逮捕人犯的指挥权,二是刑讯人犯的权力。可以说,一个案件能被审成什么样,最终如何定性,全看这两个权力如何运用。

而在此次的韦坚、皇甫惟明案中,这两个权力全部交给了王鉷。

王鉷再进一步将权力向下分配。

逮捕人犯的权力分配给了龙武军、金吾卫和京兆府下万年县的官差。

杨钊拿到了金吾卫兵曹营的临时指挥权,和张虎、崔帅头(万年县不良帅)一道成为抓捕队伍里的三大统领之一。

韦承恩有伤,又没被召入案件审理中,杨钊得到两个兵曹营的指挥权,也在情理之中。

可当他进去领命时,王鉷却屏蔽闲人,对他耳语道:“李相公格外看重这次审理,你可要好好表现,不要辜负了相公的信任。”

杨钊也轻声回道:“请侍郎放心。”

“我当然放心。”王鉷拍了拍杨钊的肩膀,放大了声音,“我特意将兵曹营全部调来归杨参军统领,就是看重了杨参军的忠诚和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