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成功了!(1 / 2)

加入书签

需知,这根管子是拿来做枪管的。

当火药在枪管尾部的枪膛内被引燃,再推动子弹从枪管内发射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枪管内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物理学上的压力)。

绝不能有丝毫空隙……

杨钊回顾他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到了一个验证办法。

他将耳朵贴在铁管上,再用手指在铁管表面上各处轻敲……

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若是这根铁管壁有缝隙,那么缝隙处传来的声音必然与实心处不同。

最后他放心了,铁管四面没有空隙。

接着他就有了疑惑,这名老铁匠是如何焊接铁片两端的,竟能不留下缝隙?

杨钊把他的疑惑问了出来。

可这一次,老铁匠却狡黠地摇了摇头,不愿意回答。

显然,他是用了独特的焊接方法、或焊接材料,他把这当做了他的秘不外传的独家手艺。

杨钊表示理解,没有追问。

接着,杨钊再检查铁管子的内壁。

新的问题出现了,管子的内壁并不够光滑。

老铁匠解释说,他事先就打磨过铁片的两面,在将铁片锻造成铁管后,他又仔细清理过管内的杂物,所以没有问题。

杨钊很难跟铁匠解释清楚,这是枪管,弹子是贴着枪管内壁发射出来的,所以内壁必须光滑得如镜面一样。

单是平整,远远不够。

杨钊找来一根与铁管内径一致的棍子,试着插入枪管无果后,告诉老铁匠,只有这跟棍子能完全插入铁管子,并在管子内畅行无阻,才能算是达标。

老铁匠笑了,说不可能。

杨钊没多说,伸出一根指头,将原先的价格提高了一倍。

老铁匠果断拒绝,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就做不出来。

杨钊再伸出一根指头,将价格再提高了一倍。

老铁匠心动了。

他收回了铁管,说,再给他几天时间,让他再想想办法……

其实杨钊倒想到了一个办法。

要想打磨铁管内壁,光凭人力是不够的,必须得借助车床,借用机械的物理力量传导。

看来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车床的。

但他见过这个时代里最先进的织机,还有富绅庄园里用来取水的筒车,这两样事物都已经实现了力量的物理传导。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是能够制出简易车床的,只是没有市场需要,便没有人去专研罢了……

但杨钊没有将他的想法分享给老铁匠。

既然老铁匠说了想想办法,便先让他自己去想吧。

有可能别人还能想出更巧妙的法子呢?

…………

又过了十天,老铁匠拿着打磨后的铁管子送来了。

杨钊检查了内壁,居然真的达到了他的要求。

完全就是一支可用做枪管的铁管。

虽然心里很好奇,但杨钊没有多问,因为大概率问了也是白问。

老铁匠也没有主动说出他的办法,只是得意地跟杨钊炫耀道,他不但将内壁打磨光滑了,还涂抹了一层脂膏,保证润滑,绝不会有半分滞涩……

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