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抗税的刁明放不得(1 / 2)

加入书签

杨钊毕竟是成长在新时代的人,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脑海,他实在忍耐不住,一番正义之言从胸中吐出:

“太宗文皇帝曾诫曰,‘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是百姓的事,便是我们地方官员的头等大事!你怎么能说成是小事呢?”

李审又楞住了。

许久后羞愧地垂下了头:“是下官失言了。但我确实不清楚此事,待我下去查明后,再亲自向杨县尉禀明。”

“好。”

杨钊心里清楚,李审是绝对知道刘老根的事情的,所以才会言语闪烁。

但李审的犹豫和回避也正说明了,此事可能会牵连里县衙里的一些人,因而杨钊也不便再当众谈论此事。

他初来乍到,如果一开始就跟衙门里的同僚起了冲突,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杨钊转向刘老根道:“此事待我查实之后,若真如你所言,我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如何?”

刘老根果然是个有点见识的百姓,得到杨钊的回复后,丝毫不吵闹,只是朝着杨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谢青天老爷。”

随后便努力将身子隐进人群中,以示不耽搁杨钊继续办公。

或许是处理刘老根一事给杨钊真添了几分“青天老爷”的光环,堂下的犯民们也配合了许多,积极向书吏吐露自己的信息。

书吏录完所有犯民信息后呈报给杨钊。

杨钊粗略扫了一眼便转给史大个:“你来看看这些信息是否属实?”

“我不识字。”

史大个倒也爽快,大嗓门嚷了出来,丝毫没有羞愧的神情。

“那你念给他听。”杨钊吩咐书吏。

“李小二,天泉乡人,欠租税粟米一石、庸税绢三尺、脚布五丈、户税五百文、括户钱一百二十文;王大壮,天泉乡人,欠……”书吏一五一十地念了。

史大个才听得一半就不耐烦了:“大差不差吧,差不多就是这么些。”

“差不多?”杨钊板着脸训道,“这可是赋税,一厘一毫都要如实上缴到官仓里,里面但凡有个差次,你史大个第一个就脱不了干系。”

“那我还是听完吧。”史大个虚了。

结果听完之后,史大个也不敢确认,杨钊又派人叫来了王伦和袁大头,众人聚在一起讨论后,才最终确定了数目。

杨钊又拿着确认后的数目亲自念给那些犯民们听。

念完后,问道:“这上面记着的数目,你们可都认了吗?”

“认。”

三十几名犯民都回答了。

“将这些账目好生保管。”杨钊嘱托袁大头后,再朝着那些犯民们道,“这些都是你们去年拖欠县衙的赋税,你们说去年收成不好、缴不齐,要今年秋收才交上来。好!本县尉姑且相信你们一回。我现在就把你们放回家去,待你们秋收后,再把所欠的赋税和今年赋税一并缴上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