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3章 【1182】八零丑女逆袭9(5000+)(2 / 2)

加入书签

很荣幸,经过她的投稿与沟通,在省报上,人家给她开辟了一个情感类的专栏,可供她写短篇连载小说,小说十二万字以内,一期2000字左右。周日不出报,周六版数有限,只工作日,也就是说只在周一到周五期间连载,一周一万字,一个月四万字,三个月内完结,三个月后,再结算稿费。

因为他们要做一个问卷调查,只要得到认可,短篇小说还会编辑成小说专刊再出版,所有版权都还在她这儿,无非每次出版会给予一定的出版费。

她也因此知道了不少小说月刊一类的杂志,觉得这个提议是真不错,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可比她绞尽脑汁投稿好了。

每次投稿都要写时下的热门事件,所以她得经常听收音机,才能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有了专刊,就将其他投稿舍弃了,现在专心构造小说,当然,这类小说都是以现实题材为核心,选择一个主题写,和网文不是一个概念,绝对要分得清这当中的区别。

说白了,就算是近代小说,像是莫言一类著名作家写的题材一样。

因此,从4月份开始,她就进入连载阶段,三个月之后,会按字数给予稿费。

就算按照最低档来结算,千字五元。一共600元。

一个月交一次稿,倒是给予她足够的时间进行磨合和修改。

汪婷的笔名叫【嫚婷】以姊妹俩的名字命名。

4月中旬,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后,嫚嫚发起了高烧,好在汪婷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常用药,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嫚嫚的高烧得到了有效控制。

考虑到妹妹的病情,她一早就跑到学校给两个人都请了假。

悉心照料了三天,才算完全康复。

周六下午放学的路上,她看到几个孩子在粪堆上扒垃圾,结果找出来个气球吹了起来,上面还有个小MM头一样的东西,然后她就觉得这东西在哪儿见过,等气球瘪下来之后的那个形状,让她瞬间尴尬起来。

我滴个神啊!这熊孩子,咋啥都往嘴里面搁?这不是人家夫妻用剩下的那什么吗?

关键几个孩子还在那儿抢,瞬间有点想恶心干哕,垃圾堆的东西也能随便往嘴里面塞,可真是……

随即转身教妹妹,妹妹只扭头看了一眼,就嫌弃的不行:“知道了姐,我不扒垃圾。”

村子里这年代的池塘还没干,一到放学时候孩子们就喜欢在坑边乱转悠,时不时的用瓶子装点蝌蚪回家,或者三五个人捉迷藏,跳皮筋,玩沙包。

一条街上住着的孩子,基本都在一个学校,又都一起长大,今天串这家,明天串那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当然,村里面的事儿,也没有能瞒得住的,几个老娘们天天坐在大树底下东家长西家短的,你说能瞒得过谁啊?

当着你的面夸你懂事,还知道照顾爷爷奶奶,转过身就说你长得磕碜,将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婆家。

还说她爹妈真能折腾,好好在家种地卖菜不好吗?干啥非要跑出去,做生意就做生意吧,还不知道把孩子带出去,就这么扔到家里……

每次听到汪婷都当没听到,她好不好,嫁不嫁人,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她是长得不好看,可也不至于到了嫁不出去的地步,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5月底的时候爸爸回来收麦子,学校也放了麦收假期,让帮着家里面收麦子。

收割机太少,还不知道轮不轮得到。

所以家家户户都先割小块地的麦子,将小块地的麦子拉回来堆到打谷场暴晒。

这么热的天,就这么天刚亮就到地里,傍晚天黑了还不知道回家,虽然一定要避开最热的时间段,11点到下午四点,但抢收哪儿那么快就干完?尤其他们家人这么少,连爷爷都不得不下地帮忙。

他们姊妹俩跟着爸爸和爷爷天亮就去地里,奶奶在家做饭,一直忙活到十一点。

汪婷带着妹妹回家做饭,爸爸给钱让去买肉,她不仅买了肉,还买了豆腐,把肉切成肉丁,豆腐切丁,做了粘稠的卤子。

然后擀面条,过凉水,抓一把洗干净的青菜到锅里面稍微一烫,配合着面条搅和搅和,等爸爸和爷爷一回来,面条里赶紧浇上热卤子,劲道好吃的打卤面就做好了,爸爸吃的吸溜吸溜,爷爷也直夸好吃。

她还拨了点花生,煮了点五香花生米,又拍了两根黄瓜当蒜蓉黄瓜。

还用井水给爷爷和爸爸冰了两瓶啤酒。

爸爸吃的是又满足又惬意,连声夸赞汪婷厨艺有长进。

这年代啤酒并不贵,五毛钱一瓶,不是啥好啤酒,但绝对是粮食酿造。

一块钱买了两瓶。

妹妹闹着要喝汽水,她俩就在商店门口把两毛钱一瓶的汽水喝完。

走之前还不忘用剩下的一毛钱,买了四袋冰疙瘩,其实就是水和糖做的冰水,夏天都喜欢冻成冰疙瘩卖,销量极高,因为它便宜,一毛钱能买四袋呢!

有冰箱的人家,都是一大袋子批发放到家里,冻成冰疙瘩,夏天吸溜吸溜的解暑喝。

爸爸和爷爷吃完饭就累的回屋睡觉了,屋子里安的有电风扇,吱扭吱扭的转着。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夏天是热,但是绝对没有后世那么热。

姐妹俩爬到睡柜上也是昏昏欲睡,哪怕爸爸扯起了呼噜,也没挡住她们俩的瞌睡虫。

等她们俩醒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爸爸和爷爷早就拿着镰刀和水去地里了。

她晌午睡之前,熬了一锅解暑的绿豆汤,还放了点儿糖,等她醒过来去看,绿豆汤少了不少,应该是爸爸灌到他带回来的超大塑料杯里带地里去。

地下室抽上来冰凉冰凉的,可惜他们家没有水井,要不然还能将绿豆水放里面冰镇起来。

好在绿豆水已经晾凉,她将妹妹和她的水杯拿过来,这也是爸爸给她们俩带回来的水杯,750毫升的容量,每个人装了一大杯的绿豆水,戴上草帽,穿上爸妈的破旧衬衣,捂着自己,害怕晒黑。

“姐,还要去地里面啊,太热了,能不能不要去啊!”

“你不去帮忙,爸爸就要加倍的干,你不心疼啊?走吧,咱们干到傍晚回来做饭,能帮一点是一点儿,爷爷年纪那么大了,还在地里面帮咱呢,咱可不能不识好歹!”

爷爷今年之所以帮他们,也是因为汪婷平时把他照顾的好,就他那几个儿子,除了每次回来都带不少东西的老二,其他儿子都很难想起来他们的老爹老娘。

不像跟前的这俩丫头,只要做好吃的就端过来,虽然他想说她们几句,不让她们乱花钱,但老伴拦住他,不让他管闲事,还说要不是他太抠,老四媳妇怎么会让她们俩自己做饭。

还让爷爷看看这几个月,俩丫头的脸蛋是不是吃起来了?两厢一对比,就知道跟着他们的时候,过的那是啥日子了。

现在又不麻烦你照顾人家俩,还反过来俩孩子照顾他们,这又是肉,又是鸡蛋豆腐的端到跟前儿,偌大的家里,也就这俩孝顺了。

所以爷爷到底没说啥,平时做啥吃啥,也不挑,也不说,这才维持住了爷孙最基础的感情。

现在儿子回来,孙女为了照顾他们,成天变着花样做,真是煞费苦心,可比老婆子做了一辈子的饭都好吃。

下午四点去地里,还非常的热,但大家谁都没说啥,弯着腰就开始割麦子,小块地割完了就割大块地,抢手就这几天的事儿,再不收麦子就要炸开落到地里面了,所以收割机不来,他们就手割,累是累了点儿,却是一年的口粮。

麦子不能在干的不能再干的时候收割,那样会造成巨大损失,稍微一碰种子就会落到地里面,所以会在半干的情况下就计划收割,收到家的时候正好成熟,稍微一晾晒,一拍打,就会脱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