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8章 ——晔泰的来信(1 / 2)

加入书签

高粱和玉米是寒冷少雨地区的特产,能为在那儿居住的百姓们,提供一口续命的粮食,可一旦到了湿热的地带,它们的状态却一落千丈,大有减产的趋势。

若不是晁起阳父子不分昼夜的开挖排水沟,玉米和高粱定然难逃烂根的命运,落得绝收的凄惨下场,所以不得不选择种植水稻。

古书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荣睦可不敢保证,能在杉鹭镇和安宁城一带养活无数百姓的高粱和玉米会变成什么怪东西,让治下的百姓饿肚子。

在他看来,逆天带来的后果基本都是负面的,唯有顺应天气,方才是正确的。因为他必须保证治下的百姓不饿肚子,若是他一个人的话,就完全没有这样的考虑。

好在大米的滋味足够香甜,入口时的软糯,也比玉米和粟米要更让人回味,否则他肯定不愿意这么做。

经过数月的准备,先前用来排水的沟渠,已经全部改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渠,霸阳州城两百余万亩的良田,具备了种植水稻的条件。

自水稻苗运抵霸阳州城码头的那天起,绿油油的小苗,被马车、牛车运送到田地里,在晁起阳父子的带领下,二十来万只种植过高粱和玉米的农户,挽起裤腿,走到水田里面,学起了插秧。

晁云继续发挥他不务正业的特长,顺带弄来了不少的泥鳅、河蟹还有坝阳鲫的苗子,投放在刚刚插好的水田里,待得水稻成熟之时,赚些外快花花。

五月的霸阳州城内,帐篷和砖房的数量,再度形成了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远远看去,高大整齐的砖房和松垮随意的帐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的无奈之感。

仔细看去,会发现霸阳州城竟然会比原来变大了四成之多,显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非黎威等人的施工进度过慢,而是又有足足二十来万的难民涌入了城中,令城中人口的数目激增到了将近六十万。

但荣睦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喜悦,反倒是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根据情报显示,千韧州内的灾情并没有任何的好转,几乎所有的农田,都没有播种,能走的百姓,基本都跑到了这里,整个千韧州只剩下了无法离开的二十来万百姓,还有十万千韧州联军。

显然晔泰早已无心开展千韧州的灾后重建事物,而是打算破罐子破摔,全力出兵万山皇城,孤注一掷地赶去夺取皇位。

“晔泰似乎盯上了你的那八亿斤大米,打算用来充当军粮,当做进攻皇城之用!”

墨先生放下了刚刚收到信件,笑眯眯地看着陷入沉思的荣睦,面色平静的问道。

“不知荣侯是打算送粮,还是送钱又送粮,亦或是连安宁军也一并送去,顺便解救在皇城天牢里面受苦的父母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