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6章 ——改造后的矿泥工坊(1 / 2)

加入书签

告别了唐庸之后,荣睦把目光重新集中在了安宁城中的百姓身上,怀着忐忑的心情,观察着他们的生活。

这些从石川郡各地而来的家庭,大多是四口之家,丈夫基本都在工坊区做工,孩子小一些的,需要妻子照顾,年长一些的,全部都送去安宁城书院读书写字了。

换做从前,这些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他们的孩子也只能在家中分担家务,去干些农活,或是去铺子里当学徒伙计,为长大之后的自力更生提前做好准备。

更为开心的,自然是家中的女孩,她们再也不用被锁在家中,一直等到嫁人的年级,而是也能走入书院学习。尽管女孩依然没有参加考试,考取功名的资格,但城内的铺子和工坊,则向她们敞开了大门。

尤其是萧氏布坊和裁缝铺,更是早早就与那些走入学堂的女孩,签下了雇佣的契约,等到她们完成学业,就招纳进入工坊和铺子,教授纺织和裁缝的技艺,然后根据其手艺的高低,每月发放不同的工钱。

其他工坊和铺子也统统效仿,因为在荣睦看来,不论做什么,识字写字读书都是最为基础的事情,只有学会了这些,今后做工的水平方才能更高。

除过这些变化之外,荣睦还发现了每户的月收入,基本都超过了一百铜币,与之前相比,整整提高了十倍。在安宁城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处的情况下,每月吃饭的花费顶多也就二十铜币,若是每日都想吃到肉的话,仅需多花二十铜币。

也就是说,每月至少可以有六十铜币的结余。但是,过惯了穷日子的百姓们,还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尽可能多地存些铜币,以备不时之需。

只不过,荣睦一直相信的那句饭饱思yin欲,在任何人的身上,都能得到应验。在习惯了安宁的日子之后,百姓们也渐渐愿意增加一些开销,提升生活的品质。

于是,除过用来购买衣裤和鞋袜,和添置家具铺被等必须品之外,他们也愿意花钱购买糕点、水酒和茶叶之类的消费品打打牙祭,而且也回去规格稍低的酒楼吃上几顿,甚至还能去戏楼和乐坊消遣一番。

这样的改变,自然是城中商人们喜闻乐见的样子,不光手中的资金周转速度大大增加,收入也同样成倍的增长,利益熏心的他们,甚至不惜降低商品的质量,来获取更为暴利的利润,好在商会及时出面震慑住了这种不轨的行为,捕役还抓捕了几个犯案的商人,这才让市场没有出现恶性循环。

不过让荣睦感到欣喜的,则是安宁城的百姓,并未出现在石川郡时的地域之争,所有的百姓,都能和睦相处,没有任何内耗和内斗的现象。

当然,他也明白,至少这些百姓皆是来自石川郡,可若是放到坝阳州城就不一定了,毕竟那儿将会有石川郡、盘龙郡和丘陵郡的百姓,想要让他们放下敌意,不再内斗,难度虽然自然不小,可荣睦的信心依然十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