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9(1 / 2)

加入书签

“好,明天我送你。”杨柏川站起身送客。

等陈云州走后,他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

少许,他直接到了大牢。

知府衙门的刑狱中,裘荣被吊了起来,挨了一顿打,浑身都是血。

杨柏川挥退了狱卒,询问陶建华:“他怎么说?”

陶建华的脸色很不好看:“他一口咬定,现在的陈云州不是去年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此人确实是翰林院的杂役,因在背后说一官员的坏话被对方听见。他担心对方打击报复,正好齐家人在打探陈云州的消息,他就自己送上门了,只求对方带他离开京城。”

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于是齐家人不远几千里将其送到了庆川。

杨柏川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一点:“他确定庐阳县的陈云州真不是那位状元郎?”

陶建华点头确认:“他是这么说的。而且下官询问了他一些关于那位陈状元的情况,似乎也跟陈大人的情况有些出入。”

“那位陈状元学富五车,从小就跟着大儒念书,成名极早,耿直得有些迂腐。他正是因为直言进谏被贬的,而陈大人,不用下官说,杨大人也看得出来,他心思玲珑,有着不同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与世故。”

杨柏川点头,确实如此。

他比陈云州大了十几岁,跟对方相交都觉非常贴心自在。

这并不是说他有多讨人喜欢,或是跟陈云州有多默契,很明显,对方是在有意迎合他,而且还让他没有被拍马屁的感觉。

能做到这点,在陈云州这个年龄极为不易。

单这一点,他就不像那位耿直得近乎天真的状元郎。

杨柏川觉得,若是换了现在的陈云州,他肯定还是会站出来替朋友说话,但他肯定会选择更好的方式,不会人没救到,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陶建华见杨柏川认同了自己的猜测,犹豫片刻问道:“大人……那现在咱们该怎么做?要不要上报?”

杨柏川焦躁地在安静的刑房中踱来踱去,半晌,头痛地问:“怎么上报?前不久我才上书,对他大夸特夸,现在岂不是自打嘴巴?”

“而且,陈云州是个人才。你看庐阳在他治下,还不到一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换个官员绝对做不到这样。若我将这事捅上去,他出了事,只怕庐阳,甚至是庆川的百姓都要在背后骂我。”

其实这些都是借口罢了。

陶建华已然明白了杨柏川的态度,说道:“大人考虑得甚是。此事咱们就当不知道也好,毕竟有吏部尚书家的千金作证其身份,即便有一天这事揭穿,咱们也是受蒙蔽的一方。”

杨柏川笑看着他:“确实,吏部尚书大人家的千金都出来作证了,咱们没怀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那虞姑娘为何要替陈云州打掩护?”

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不认识陈云州就算了。

虞书慧身为曾经与陈状元定过亲,差点结为夫妻的人,不应该会认错人才对。

陶建华也觉奇怪:“是啊。那虞姑娘的路引没有问题,她身边跟的那几个随从也都是京城口音,她的身份应该无疑才对。”

杨柏川想起陈云州让他将虞书慧送回京,半点都不怕虞书慧拆穿他的样子,心里陡然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只怕陈云州是真的不知道他的身份有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