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4(1 / 2)

加入书签

不报,时候未到。眼下你的报应来了,难道还想逃脱吗?”

这一番话正气凛然。围观百姓齐齐叫好,声震云霄。郭聪就在这叫好声中,慢慢瘫软下去。他就这么看着,自己的骨肉至亲,一个个被砍头。直到杀到他年仅八岁的孙子时,他终于心生悔意。他靠在刑台嚎啕大哭:“放过他吧。放过他吧。他才八岁。他什么都不知道。都是我的错,让我千刀万剐来赎罪吧,杀了我吧……”

他的哭叫声戛然而止,他看着那孩子的头被一刀砍下,骨碌碌在地上滚出老远,鲜血如喷泉一般射出去。

他忽然失了声,两眼一翻厥了过去。刽子手一试鼻息道:“御史,他已然断气了。”

曹闵一愣,他又叹又恨,半晌方道:“他被判斩刑,岂可留全尸。照砍不误。”

刽子手点头应了,随着这一刀斩下,这桩震撼朝野的大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京中的血腥味只萦绕了几日,很快就被蔼蔼繁华掩盖。冬至大礼如期而至,紫禁城里又是一片祥和了。宫中人人换穿阳生补子蟒衣,贴“九九消寒”图,齐齐备上羊肉、扁食、糟猪蹄等物,预备好好补阳猫冬。那个在红墙碧瓦中漫步的江南少年,早已在纷纷扰扰中被遗忘。就连这紫禁城的主人,亦很少提起他了。

冬至最大的仪礼便是祭天,历代帝王会于圜丘的大祀殿合祀天地。威严庄重的天坛前,百官皆着祭服,个个头戴梁冠,上着青衣,下着赤裳。上百余人敛声屏息地观看天子进行祭天之礼。随着燔柴炉中的青烟袅袅直上九霄,朱厚照一身衮服,行至昊天上帝的神位前,行三叩九拜之礼,接着又要去祖宗灵位和日、月、星、辰、云、雨、风、雷的神位前叩拜。

就这么短短几个时辰,皇帝把一年没磕过的头都磕全了。到了最后,他已是面色苍白,汗如雨下,身形亦有些不稳。此时随侍的太监是刘瑾,刘公公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么快就能混到协理祭天仪式的地步。

他望着天地诸神的神位,心中正豪情万丈呢,结果就看到皇爷的身子要吃不消了。他心下无奈,这是在搞什么,能不能干点人干事,你以前的杀伐果断,目空一切呢?谈权不就好了,怎么又开始谈感情了。刘太监心里埋怨,可还是得给上司想办法。他对执事官使了个眼色,悄声叮嘱道:“奏乐奏快些。”

执事官正是瞪大双眼:“这怎么能成。”

刘瑾眉毛一立:“怎么不成,难道要陛下在这儿昏了,你才觉得好是不是。”

执事官一看朱厚照的脸色,果觉不好。皇帝在祭天礼上昏了,此事可大可小,指不定就能被说成是上天怪罪。他又小步往太常寺卿处请示。太常寺卿张元祯,正是昔年李越考取举人功名的主考官之一。他已是垂垂老朽,只想荣归故里,不想在最后的职业生涯还出现这种天大的事故。他略一思忖就道:“就这么办。你也动作快些。”

执事官忙一叠声应了。中和韶乐乐队奏乐素来是平缓悠扬,如今陡然加快,居然有了一些欢快的感觉。而跳八佾舞的舞者,幸亏是技艺纯熟,否则还真跟不上节拍。执事官本人也步伐加快,及时向朱厚照呈献玉帛,还不着痕迹地扶了皇帝一把。

朱厚照此刻已然是全凭意志力坚持,他将玉帛奉于昊天上帝及祖宗牌位前,勉力提起一口气朗声道:“嗣天子臣朱厚照敢昭奏于皇天上帝: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率臣僚。恭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此禋燎。祗祀于上帝。奉高皇帝配帝侑神。尚享。【1】”

至此,他才能回到主位上,稍作休息。刘瑾已然备好了参汤。一碗热汤下肚,他急促的呼吸才得以缓解。刘公公是既担心,又无语,他道:“万岁少时常说,要狼居胥山,立不世之功。老奴斗胆,不知昔年之志,今还在否?”

朱厚照一怔,随着年岁日长,威严日盛,只是一眼就看得刘瑾跪下请罪。朱厚照缄默片刻,叹道:“罢了。你说得很对。取膳食来吧。”

刘瑾目露喜色,忙应道:“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