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1(1 / 2)

加入书签

道:“反正老子不干,老子说不干就不干!”

话音未落,他头上就挨了重重一记暴栗。他吃痛大叫,捂着头看着月池。月池笑得仍然和气,她道:“老子让你干,你就得干。老子这一去,要杀得人何止千百,多你一个也无妨。”

刘公公瘪瘪嘴:“你杀啊,杀了我算了!没了我,我看你怎么怎么弹压他们。李御史,你也不能把人一下逼上绝路不是。咱们有商有量……”

月池喝道:“没得商量!我是不好杀你,但是,我可以折磨你啊。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语罢,她就戴上斗笠,抬脚下车。张彩对刘瑾道:“您就听她的吧。她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您这样的人,到哪里不是九死一生呢?”

刘瑾咬牙道:“你懂什么,就算一定得干,那也得多要点保障才行。”

然而,刘公公这谱没摆多久,就被打脸了。宫中传来消息,夏皇后请旨:“万岁心念边塞,臣妾等深居宫闱,安享荣华,常常自觉不安。我等虽为女流之辈,却也愿效明皇旧事,略尽绵力。”

明皇是指唐明皇,他在位时曾经命宫女为戍边战士做战袍,其中有一位宫人在战袍中缝入了布条,布条上则写着她所作的诗句。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后来,这袍中诗被将士发现,将士禀报主帅,主帅禀报唐明皇。唐明皇见这诗句真挚动人,大为感动,就将这位宫人嫁与了将士。

夏皇后借此典请旨,实为一语双关,一则是做战袍,二则是请放年长宫人嫁给士卒,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天大的仁政,宪宗爷在时独宠万贵妃,先帝爷在时独宠张太后,宫中绝大多数宫女都守了几十年的活寡,能有放出去的机会,怎能不心动。

而对朱厚照来说,他又看不上一群年老色衰的宫人,能用这种办法,办成对他的大业有利之事,他怎么会不答应。然而,饶是聪明如朱厚照,也没想到的,这只是夏皇后第一步棋,她还有后手。过了几日后,夏皇后就再次请旨,言说六局一司办事不力,恳请圣上允准臣妾重新整顿。

宫廷女官制度由来已久,从周朝时就设女官以赞内政。洪武爷登基之后,在内廷立六局一司,六局分别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宫,一司是指宫正司。如问起女官的用处为何,大多数人估计一张口就是:“约束嫔妃,管理宫闱。”元朝末年,宫闱中也是乱象频生。嫔妃私通外臣,收受贿赂,乃至于秽乱宫闱。洪武爷的确想选拔知书识礼的女官,导引后妃行事,使她们不要做出违礼之事。

但是,他们都忘记的是,女官还有分割宦官事权,与之制衡的作用。洪武爷刚登基时,三令五申,不准宦官识字。宦官不认识字,宫中大小事宜自然是交给女官来论处。后来,永乐爷登基待宦官亲善,宣德爷更是在宫中设内书堂,教导宦官识字,宦官这才渐渐壮大,被委以重任。宫里就这么大一点地方,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宦官起来了,女官自然就弱势下去。六局一司的职权被侵夺,最后大多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女官中不是没有出类拔萃之人,只是宦官的靠山是皇帝,女官的靠山却是皇后和太后。有的皇后连自己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整顿宫闱。至于太后,年事已高,谁伺候不是伺候,很多时候也懒得折腾。宦官们早就没把宫女放在眼中,谁知横空出世一个夏皇后。

英华殿中,婉仪一身素服,不施粉黛,乌油油的鬓发中也只有素白银器。她跪在蒲团之上,面朝佛像,两手合在心窝,双目紧闭,正是在跪经。她年幼时也常跟随母亲去庙中祭拜,可随着年纪渐长,她对这些泥塑木雕越发不信。神佛若真有灵,为何总是好人蒙冤受屈,坏人福寿绵长。与其去求一个没见过的虚无之物,还不如靠自己。

她心中虽这么想,面上的神色却越发虔诚,口中的《地藏经》念得悦耳动听。她为孝宗皇帝做佛事,几乎是日日都来祭拜,以祝祷先帝安享极乐。这么做一是缓和她和朱厚照的关系,二是博取仁孝之名。对于后妃来说,名声也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可是这么久久地跪下去,她的膝盖发青红肿,夜夜都在作痛。

晚间回坤宁宫时,香蕙一面忍着泪,一面替她热敷。婉仪毫无所觉,她倚着小几,读《昭鉴录》早已入了神。

沈琼莲在这个时候掀帘入内,她看着这个蒙她教导的女学生,却觉十分心惊。她福身一礼道:“娘娘。”

婉仪抬起头,她的神态越发稳重,她扬起手道:“沈先生来了,快看座。”

沈琼莲却禀道:“臣有事启奏,还请娘娘屏退左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