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0(1 / 2)

加入书签

十分恶心。这些人虽披着一张人皮,却比最凶残的野兽还要歹毒。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京中小官小民的穷困。他们连衣裳都穿不上几件好的,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去交际送礼。朱厚照对此很不解,何必如此固执,就不能学学大明附近的藩属国,朝贡时送不值钱的玩意儿来换他的赏赐,也没见这些使者有丝毫羞惭。张永听了这孩子话一时哭笑不得:“爷,风气如此,谁要是越矩,谁就会被排斥在圈子外。没有关系,可是寸步难行。”

朱厚照对此嗤之以鼻,他已动念想刹住这股浮华之风。然而,风俗还只是其次。朱厚照心中更看重他的大业。可惜的是,新成立的东官厅也无法完全挣脱三大营的困境。首先,摆在朱厚照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兵额不足。平日里没有战事,朝廷也就看个花名册,到了真正要调动考核时,才“惊喜”地发现,名册上人凭空蒸发了!

这就是所谓“吃空饷”,百姓不想当兵,所以宁愿送二百文钱,托将官糊弄着,虽名义上从军,但仍在家种地。而将官也乐得自在,虽没有兵,可只要登记上名册,朝廷的军饷还是照发,这笔钱不就归了他们了吗?

难怪军费怎么都不够用!朱厚照得闻真相,当真气得七窍生烟,险些一头栽倒下去。他在暴跳如雷之后,就要把这些贪赃枉法之辈全部拖出去斩了,却被张永死命拦住。张永道:“爷,小虎易捕,大虎却难对付。可小虎背后,一定有大虎呐。”

朱厚照怒火中烧,和一群小太监斗了几个时辰,方将这口气生生咽了下去。下次大朝会时,他就将排查过后的名册丢在奉天殿的大殿中央,咬牙切齿道:“往日的事,朕不再追究了,但是如今,京营作为大军的精锐,兵额却严重不足,尔等得拿出个章程来!”

对此,满朝文武倒是不意外,法不责众,这事儿大家都做过,皇上总不能把人全都杀了。至于想法子,扩充军队,众人在面面相觑之后,有说严厉惩罚逃军的,有说严厉申斥底层将官的,甚至还有人说扩大军户的。

刘健实在听不下去了,他出列躬身道:“启禀圣上,恕老臣斗胆直言,军费日增、军额不足,归根结底,乃是屯政败坏。将士们难以糊口,自然只能逃窜,屯田提供的粮食不足,自然只能由朝廷补齐。如不整治军屯,即便再严刑峻法百倍,扩千万军户,只怕也无济于事。老臣恳请万岁,核查屯田,严惩占地!”

明朝自开国起便采取的是屯田养兵,即给卫所官兵划去一定的屯田,让将士们且耕且战,所种的粮食不必缴纳赋税,全部充当军粮。洪武爷依靠这样的制度,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永乐一朝也大体上延续了“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是地主侵占土地就和资本家榨取利润一样,是刻在骨子里的本性。到了宣德一朝,军屯大规模被占的现象就初现端倪。宣德五年时,天津右卫指挥吕升就将一千多亩军屯田作为礼物献给了当时的武定侯郭炫。宣宗朱瞻基是公认的一代英主,在他在位时,底下人的人都敢如此妄为,更别说在他不成器的子孙登基时了。

所以,明朝出现了怪现象,不论是军屯还是官田,自洪武一朝后,居然呈现逐渐减少的态势。到了正德爷朱厚照即位时,原本就不合理的制度所裹挟的弊病已经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于国家机器已经无法负荷,发出沉重的抗议。

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都明白这背后原因为何。可有良心的位卑言轻,不敢开口。而身居高位的大多又是既得利益者,谁会犯傻自断财路。而位高权重又一心为公的人也不是没有,譬如如今的大九卿,但是他们说了也没用啊。皇帝死活不听,他们成日念叨这些不是给自己掘墓吗?而这次,如不是朱厚照一贯以来的作风真正显露出决心来,刘健就是有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