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5(2 / 2)

加入书签

阿四已经不记得手里书卷看到哪一列,丢开书,重新让宫人把雪姑叫回来:“我记得,端王与端王妃好像不是跟随御驾迁都的,他们人怎么样?”当时阿四着急忙慌的,完全忘记盘查鼎都那些还活着的王公贵族了。

雪姑道:“听说当晚也有喊门的人,还有半夜三更敲后门、角门的,幸亏王府看家护院的人手多着才没让人打进门来。这事吓得端王和王妃都病了,比四娘和太子殿下还要晚一步到新都。”

“那其他的宗亲呢?”

雪姑莫名道:“宗亲们……”

阿四飞快补充:“不是先来新都的那一批,是原先就住在鼎都里的,我记得还有一些人活着的。”

大周姬姓宗亲近百年多灾多难,非但子嗣艰难,且屡屡有牵涉在各类大案中,死的最多的那一批是昭宗年间,为保太上皇当年的太子位和皇位,近支七岁往上数的宗男基本上都折了。

因人死得多,又大都身份贵重,这桩冤案也算是名声大噪,是几乎不可能被翻案的冤案之一。唯一翻案的机会,大概就是当年的遗孤们从现今或者未来皇帝的手里拿到皇位,再追溯先祖。

不过,毕竟是五十年前的事儿了,当年的婴孩现在也是老翁了。即使爵位褫夺、族谱除名,也总有三亲六故,活着应该是没问题的。

雪姑迟疑道:“这些倒真没听人说起过,且容我下去问询一二。”

阿四摆手:“这消息不好打听,以后再说,不着急。我还有话要问,临月和临月家那个嫁出去的男儿怎么样了?多少也算半个崔家人,还活着吗?”

“都死在战乱中,与崔家人的尸首混在一处了。”雪姑话语间有些不忍。

“这样么?”阿四轻啧一声,“那看来玉照阿姊要守孝了。”

三道宫墙外,尚书省礼部也在为守孝一事争辩。话语中的主角不是玉照,而是去了崔氏长男的赵家娘子。姬赤华斜靠凭几、手托下巴,观看众人为一点子小事争吵得不可开交。

等一群人脸红脖子粗地对骂完了,终于想起问问礼部不挂名的主事人姬赤华的意见。她才慢悠悠出声:“从前难道有做官的女人要因为死丈夫丁忧的例子吗?不必和我说那些妻从夫的胡话,宫中谢郎君死了还没几年呢,就照着他的例来办。君妾有别,再添一条,不许赵娘一年之内另娶新欢为正夫,若是孺人之类帮着操持家务的,也就不必拘泥了。”

至于临月死后玉照是否需要守孝,这是无需多加思考的事情。

母亲的身份是不会因为除族而改变,等到将来或许不会再这样迂腐,但是目前守孝是必然地结果。当今圣上是女人也是母亲,国的天地是女人、母亲的,小家的天也是女人、母亲。天塌了,家人当然要做出应有的悲痛反应。

鼎城叛乱的清算走到尾声。死在战乱中的官吏官眷、士兵一概安葬,鼎都内死伤的名单清点完毕;太子闭门修养,左相陈姰因失察左迁御史大夫;闵家清缴余匪后班师回京不敢论功,卫国公赶回北境,卫国公世子闵玄鸣入宫面圣。

在阿四出生之前,宫中就有四个小娘子作伴。四人因年龄和过往经历等原因,彼此之间感情是有差别的。姬若木和姬赤华一向感情不错,正如其名,是同一颗树上生长出来的。而姬宴平和闵玄鸣年龄相仿,脾气也对胃口,关系更亲近。

年幼时闵玄鸣也被皇帝抱在怀里逗乐、叫过几声阿娘,如今时过境迁,长成坚实青年的闵玄鸣跪在地上向皇帝请罪:“玄璧于乱军之中混迹一遭,声名受损,又为流矢伤及腿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