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1(2 / 2)

加入书签

雪姑道:“四娘想要哪个地段的?北边是皇城不必说,剩余的东贵西富,不同坊市各有价格。”

少不了住处的人,自然不是为了居住才买宅院。

阿四想的是:“要随御驾至新都去的官吏中肯定有资财不丰者,出资给个公道价买下她们预备脱手的宅院,再宽限时日,允许住到十月去。”

这就是发善心要做好事了。那就不能以皇子的名义去做,得假借她人之手。否则这好心极容易办了坏事,平白买了人宅院还捞一身骂名可就不花算了。

雪姑记下:“我自找人去办的妥妥帖帖。”

这头摆弄了家事,还得赶到大理寺理一理公事。

苏州刺史上表一桩冤案,苏州别驾张悟十年前曾任江南东道睦州刺史,当时睦州水灾,张悟为人刚直,如实上报睦州水灾,而时任江南东道采访使的姬氏素来不满张悟,借机诬奏张悟谎报灾情。采访使顾名思义,有监察州县官吏之责,姬氏此言一出,张悟百口莫辩。

依照律法,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以及妄言者,杖七十。张悟刚直清廉,百姓数百人为之鸣不平,最终贬为苏州别驾。

阿四握着书卷,从记忆的角落里翻出一些陈年旧事,这张悟,仿佛也是太上皇当年旧妾。十年之前,正是皇帝与太上皇关系冷淡的时候……怪不得这张悟连个在朝中帮着说话的人都没有,黑锅说背就背上了。

一朝天子一朝妾的事儿,实在难说的很。哪怕皇帝未曾表态,下面的人也会自觉揣摩上意,如张悟一般的老人,大抵是要受委屈的。前年张悟告病,算来她如今也是七十八岁了。

很该正一正老人家的声名,再加点养老钱。

阿四凝思的时间太久,一旁的大理寺少卿出言相询:“四娘可有疑处?”

阿四回过神来,指着书卷中的姬氏名字笑道:“这人名我瞧着眼熟,似乎是个亲戚,只是记不大清了……”

大理寺少卿道:“这是嗣薛王,睿宗曾孙。说来也是亲支的宗亲了。”

阿四悄悄在心里背谱,太上皇、昭宗、成帝、睿宗……噢,天祖辈叉开的亲戚。老姬家就是从睿宗开始子嗣艰难,这才逐渐有了如今阴盛阳衰的局面,这样一想,好似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睿宗形象也可亲起来。

阿四点点头:“那这可就不好处置了。”

如果阿四没记错嗣薛王已经死了,还是病死在任上。反倒是张悟活到现在,眼见奔着八十岁去了。迟来的正义叫恶有恶报,不算坏事,但两个老人的陈年旧事还能被翻出来,也是蛮奇怪的。

嗣薛王……

阿四灵光一闪,问起嗣薛王后人:“我记得近日嗣封的宗亲中也有薛王一脉是不是?”

大理寺少卿拱手笑道:“四娘明鉴。”

第196章

能落到阿四手里的案子,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犯案者身份有异,二是并不急着处置有宽裕的时间留给阿四慢慢斟酌。这案同时占了两样, 牵涉到已故的宗亲嗣薛王, 和无关紧要的致仕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