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2 / 2)

加入书签

大贪小贪遍布大周各地,如果处处生气,皇帝要不了三五年就要气死。皇帝不急着处理后续,预备先晾一晾。侵占田地、苛捐杂税的贪官污吏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为打老鼠伤了玉瓶。

“可是……”阿四满腔怒火慢慢转淡,目光也从母亲威严的面孔滑落到桌案上正摊开的奏疏上,白纸黑字一列列齐整,却一个字也没能落到阿四的眼底。

她有些失落,虽然她早就明白,言出法随的皇帝也不是为正义而存在的,皇帝的地位也不依靠正义维持,即使她最开始的初心是主持正义。

阿四问:“这种事何时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呢?”

“或许再过三五日,时机恰好,顺手就处置了。或许三五十年后,才会翻出来见分晓。亦或者,就此掩埋再无人知。”阿四逐渐暗淡的神情落在皇帝眼里,不免心疼。

皇帝也是从少年长大的,明白阿四的心思:“我告诉你这些,并非是要你从此对这些糟污事视而不见,而是想你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有难处。如果你当真想试一试做一回惩恶扬善的侠者,之后我许你去旁观大理寺与刑部断案。”

阿四早就看腻了刑部陈年累月的卷宗,登时道:“无论什么案子我都能参与么?”

皇帝坦然:“你也长大了,很该学一些正经事。我只要你不嫌弃大理寺狱脏乱可怖,旁观刑讯我也不阻拦。”

原先皇帝将阿四指派给刑部孟予带着,一是看两人熟稔好相处,二是阿四腻了刑部事也好说出口。不成想,这么些年来,阿四跑出去弄了些农庄棉花事宜不说,连大周律令也背个七七八八,已经远超皇帝的预期了。

“阿娘此言当真?”阿四双眼闪闪发亮,“那我可就跟着到处跑了。我记得大理寺也有外派各地查案的评事的,我也想去。总是在鼎都里面圈着,可太难受了。”

皇帝笑道:“太极宫这么大,这就难受了?我记得各家各户逢年过节总有些宴饮,秋游、游猎都是常事。你如今也大了,可以去玩乐,愿意给你下请帖的人肯定多如牛毛。”

“愿意请我的人多,可能把请帖送到我手里的人少呀。”阿四想到这就不乐意,“大多数时候,想给我送请帖的人也被宫门拦住了。只有阿姊和伴读们,可他们家里寻常也不做宴饮。便是有,伴读们也不敢送到我手上的。”

不送,怎么知道公主愿不愿意去呢?公主可愿意了!

皇帝乐不可□□你为何不直言相告?”

阿四犹豫道:“我也想过直说,但总觉得这样不太体面也不合乎礼仪。”

未被邀请的客人向家有喜事的朋友伸手要请帖,似乎不大符合旁人对皇子的期望。因此在弘文馆同窗聊起外头的宴乐时,阿四总是默默听着,故作满不在乎,实则非常想要参合。

皇帝拍拍女儿的小脑瓜:“你的‘想要’对她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荣幸,你想去,就只管去说吧。不要让身边的人和手下人去猜你的心思,结果往往与你的预期相左。你要是实在不好意思,就安排一个收受请帖的地方。”

“可我没开府,在外也没有宅院,总不能让人把请帖送到郊外的皇庄去吧?”距离十五岁开府,阿四需要再等待两年,那可是整整两年,她可等不住。

皇帝笑道:“好吧,是我们的小公主想要开府了。你的王府五年前就动工了,里头大体完善,只是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