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7章 商议军情(二)(1 / 2)

加入书签

听了首辅张景的话,兴和皇帝忍不住点了点头,他看向众人说道:“张卿说的不错,此次统帅,朕看还有由靖国公来担任吧!

各地共建设可以筹措多少军粮?咱们又该出兵多少迎击楚敌?各路领军将领又该让人担任,咱们君臣一并议出来吧!”

众人听后开始讨论了起来,这时候云阳侯吴文照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道:“陛下,臣愿意担任前锋军主将,以报国恩!还请陛下恩准!”

“云阳侯,这事儿待会儿再议吧!现在是讨论出兵多少和军粮的事情,你着什么急?”

一旁陈德玉忙出言打断了吴文照的话,惹得吴文照心里一阵不快,他一拂衣袖又站了回去。

沈坤全这时候站了出来,他颤颤巍巍的走出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次出兵三十万即可。

因我大魏是以守为主,进可依托淮河与敌展开对峙,退可固守永州城池消耗楚军,臣以为,三十万大军足矣。

三十万大军,所耗军粮不在小数,楚军出兵五十万,军粮消耗更在我军之上,一旦楚军越过淮河,战线必然拉长,到时候供给难,就成了他们的问题。”

一向反对对楚用兵的沈坤全,这次却破天荒的没有阻挠出兵,而是给出了自己忠恳的意见,这让众人大感意外。

“沈太傅所提的建议不错,众卿以为呢?此次我大魏当出兵多少?”

兴和皇帝笑着看向众人,这次他连对沈坤全的称呼也有所改变,看来沈坤全说的话似乎很合兴和皇帝的心意。

众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王磊站在下方思量许久,他认为大魏以守城为目的防御,出兵十万人就足够了,但他现在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他现在的身份,能够参加此等议事就已经很不错了,出言发表意见的话,恐怕自己还不够格,所以他打算等等看,看看众位大佬们怎么说。

众勋贵和武将们也都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提出当像上次一样举全国之力,调动所有兵力迎击楚军,也有人认为沈次辅的话在理,出兵三十万足矣。

兴和皇帝耐心的听完了众人的意见,这时候他看向了人群里的王磊,招了招手,向他问道:“小王统领,对于此次用兵,你有何看法啊?不妨也说出来与朕听听。”

见兴和皇帝向王磊询问意见,殿内的所有的人,这一刻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他,如此年轻的三品武官,大魏也就只此一人而已。

只见王磊走出人群,他向兴和皇帝郑重的行了一个抱拳之礼,最后沉声的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次抗击楚军,出兵不宜过多,十万精锐之师就够了。

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

此次楚国兴兵五十万来攻我大魏,如此多人数的大军,那每日所需的粮草甚多,看来楚军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想与我大魏长期消耗下去。

可就我大魏目前国力而言,大举出兵迎敌,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到时候大军长此以往与楚军其消耗下去,与我大魏而言非常不利。

不如派遣一支精锐之师于淮水南岸构筑防御工事,慢慢消耗楚军有生力量,最后时刻再拒城而守,将战事长时间的拖延下去,消磨掉楚军的斗志,消耗掉他们的粮草。

楚军久攻不下,必然心生退意,在关键时刻,我大魏再集结兵力,大军压上,都时候楚军必然兵败,届时可解永州城之围,也让楚人不敢再轻易对我大魏用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