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5章 楚国(一)(1 / 2)

加入书签

楚国

盛夏的骄阳烘烤着整个南楚大地,楚国京城又地处南方,如今总算进入尾伏天,但依然是酷热难耐,京郊外的百姓们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纷纷前往山脚旁的河流处避暑纳凉。BiquPai.CoM

百姓远远的就看见一骑楚军快马,正从不远处的官道上,向着他们这里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和战马,正头顶着烈日艰难前行。

马上的楚军瞧见了此处的河流,他忙打马向着河流处赶来,河边的百姓们见到楚军的到来,赶紧向河道两旁避让。

光着膀子的楚军快速的跳下战马,他汗流浃背的牵着战马来到河边,捧起冰凉的河水就往身上浇灌,一股冰凉感袭来,顿时让他浑身舒畅。

战马跟他蹲在河边,大口大口的喝起冰凉的河水,骑士紧了紧拴在腰间的竹筒,取下挂在马背上的水袋,灌满了河水,穿戴好自己盔甲,跨上马向着大邺城疾驰而去。

大邺城

楚国立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比大魏立国还要早个几十年,京师大邺城地处益州平原地区,京城繁华人口众多。

与魏国气派雄武的京师大悦城相比,楚国的京师大邺城,倒像是个繁华的商业之城,光这京师大邺城,一城就有上百万人口,乃是当世汇聚人口最多的都城。

大邺城乃是楚国第四代皇帝迁都新建而成,距今也就一百多年,当时跟随着楚国皇室大迁徙的,还有原地的几十万人口,两地人口一融合,才造就了今日的百万之城。

至于迁都的原因,无他,楚国人就是被早期强盛的魏国给打怕了,所以当时楚国的皇帝和朝臣们,才不得不得搞了这么一个大迁徙。

平康年间,老靖国公崔枳被好大喜功的平康皇帝命令,让其率领三十万精锐魏军伐楚,魏军原本一路势如破竹,稳扎稳打向楚国推进向,连续攻克楚国多城。

人老昏庸的魏国平康皇帝,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朝臣们和主将崔枳的反对,执意让崔枳率领大军挺进楚国腹地俞州城,崔枳只得被迫领军前往。

他原本的打算让,是让崔枳率领三十万魏军精锐,突袭攻破俞州城这个楚国京师的天然屏障,而后再大举挺进一马平川的益州,直逼楚国的京师大邺城,好一举拿下楚国京师。

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楚国皇帝和楚军一早就洞悉了魏军的一切行动,让前方的援军佯装大败而退,给当时的魏军敞开了通道,让魏军得以顺利绕至俞州城外。

而楚军早就在俞州城外做好了部署,就等着魏军三十万精锐一头扎进来,魏军一到俞州山川之地,就被埋伏多日的楚军四面夹击,崔枳只得率军后撤。

楚军早就做好了安排,他们在魏军后撤的必经之路上,一早就命大军堵住了魏军的退路,崔枳眼看后路被断,自知已无力回天,不禁仰天长叹。

他转身率领所有魏军发起决死冲锋,三十万魏军精锐,连同主将崔枳在内的所有人,全数战死在了楚国俞州城外。

俞州为山川之地,当时俞州的楚军在上魏军在下,魏军的背后还有楚军的追兵,魏军将士们拼死向高处的楚军发起决死冲锋,他们是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