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少年懵懂 不识天命(1 / 2)

加入书签

“师傅,什么是天命啊。”

“天命啊,或许就是上天已经注定的结果吧。

无论中途多少抉择,诸般诱惑,荆棘险路,苦难加身。

最终都会走向的一个结果吧。”

“那······可以不走这个结果吗?”

“傻孩子,天定命数,纵日月倾倒,山川移位,又岂容人力可改。

况,你又如何知晓,更改之后不会是真正的天命呢。”

“哎呀,师傅,你说得好烦呀。

什么这改,那改的,徒儿就不信这些,夫子说过。

人定胜天。

徒儿长大之后,就要做夫子口中那胜天的人。”

“哈哈,好啊,那不知胜天的人,可还去学堂啊。”

“呀,坏师傅。

太阳爷爷,你跑慢点啊,问天不想被打手心,超疼的,呜······”

荒界,北境,小南山。

朝阳初生,万物复苏。

但见那古木参天,浓雾蒸腾,万鸟入林,追逐嬉闹,麋鹿顶角,兔群惊散。

缕缕阳光透过树梢倾洒而下。

林间,一小小少年郎疾步奔行。

抬首望向东方不停爬升的红日,稚嫩小脸写满了焦急。

红日自东起,少年于西来。

山道奔行过,逐日绿林间。

小南山下,建有一村,村子依山而建,谓之南山村。

以前无甚有名,村建之后,村中民众思称着总得有一个名。

遂有归属,便问询村中最有学识的夫子。

夫子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此,山下依了一个南山村,村外伴了一个小南山。

夫子乃外来人,无人知其名姓,亦不知其来历,只知晓其是有大学问的人。

原因自是夫子初到此地时,身边随行着数百人的队伍。

后来,夫子便在南山村安居了下来。

于村南方向,开办了一间学堂,谓之南山学堂。

自此之后,村中人也学着稚童一般称呼其为夫子了。

村南,南山学堂。

“呼呼呼······”

“小问天,今儿个怎的又晚到了。”

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原是一老者迈步而来。

一手负于身后,另一手持一瓷碗,碗中水波荡漾,丝丝白雾蒸腾而上。

问天缓缓舒了口气,直起了身子,小脸因剧烈运动后涨得通红。

双手接过老者手中的瓷碗。

弱弱道:“夫子,都怪师傅啦,快上学了,都不提醒我。”

夫子扶须一笑,“好了,快进去吧。”

“呜,好的,夫子。”

最后一滴清水下肚,问天顺手将瓷碗置于一旁的石凳上,一溜烟钻进了学堂。

说是学堂,其实就只是两间木石搭建的简陋房屋。

前者为学堂,后者则是夫子的住所。

学堂内整齐的摆放了近二十张木质桌椅。

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步入堂内,此时,已经坐了十二个孩童。

问天一路小跑,奔向了自己的位置。

“哟,这不是问天嘛,又迟到啦。”

辅一坐下,身后便传来一声幸灾乐祸的声音。

问天转头,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嬉笑的少年,“要你管。”

不待少年回答,问天已然坐直了身子,一副好好学员的模样。

少年正要还嘴,余光瞥见夫子进门的身影。

只好闭口不言,同问天一般坐直了身子。

“孩子们,开始上课了。”

夫子走上堂前,翻开了桌上的书籍。

目光扫过堂前十三小小少年郎,嘴角含笑,遂道。

“今日,夫子要教你们的便是仁,义,诚,敬,孝。

是谓,三字经。”

“孩子们,跟着夫子念。”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