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教育是大事(1 / 2)

加入书签

手下的人看到尹二和小麦骑着马,身后空空荡荡。

“羊毛呢?”都吓坏了,以为羊毛被抢了。

“遇到一个商队,全卖了,咱们在这里来回贩运,万一被抢了,划不来。”

随从非常惊讶,居然还真有收购羊毛的。

“羊毛的用处可多了,你以为都跟鞑子似的,只会弄成臭烘烘的毛毡?”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羊毛全都放进了库房,尹二还发愁如何在这么多人的眼皮下,将羊毛换成别的物资呢,没想到,辖区一下子来了六千多难民。

去年,尹二去招兵,留下了地址,招来的士兵,给家里写信,把这里夸了又夸,什么天天三顿饭,月月有肉吃,穿的暖和干净,除了训练辛苦,没有别的问题。

家乡的人都没吃的了,不管够不够格,都结伴跑了过来,一路走,一路有人加入,到了大同府,还被人拦住,不让过,后来,有人见越聚越多,怕出事,就又让这些人过来。

这中间,有八九岁的娃娃,还有五十岁老头,甚至有几个女孩子,脸上涂了灰冒充男孩。

她们没想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部脱光,进石灰水池子里洗澡消毒,当时就露馅了。

尹二让人把这十几个女娃,交给小麦。

小麦没办法,从空间拿出几个大盆,弄了石灰水,让她们消毒,然后,换干净的水再清洗一遍,让她们穿上干净衣服,原来的衣服,就在石灰水里消毒,清洗后,准备糊褙子做鞋底子。

几个女娃,见小麦和和气气,也不打骂,还给吃的穿的,都胆子大起来:“夫人,我们会干活,什么都会,你吩咐吧。”

小麦也不客气:“好,我准备建个娘子军,你们能走这么远,都是意志坚定又利落的,你们就算是第一批的。”

尹二见小麦建女军,很惊讶。

“你们男人肯定要出去打仗的,女人组织起来,也能干很多事情,缝衣服做鞋子,也能巡逻、站岗放哨,甚至还能读书识字,现在,辖区一万多人,事儿也跟着多了,管理人员跟不上。”

“这段时间,我以前的朋友,来了十多个呢,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的是命运不济,屡试不中,有人是被人挤下来,他们愿意辅佐我。”

“这也不够,对吧?”

“是,太不够了,我恨不能一个人变成十个百个。”

“我们除了从外面找,还要自己培养,自己培养的才更可靠。”

“你说得对!”

“女人学好了,还能教小孩,我除了娘子军,还准备建童子军呢,这次不还来了几十个娃娃?都单列出来,进行训练,别小看妇女和小孩,能量也大着呢。

我听这些女孩子说,他们家乡,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我们虽然不是救世主,但能救多少是多少。”

这些人还带来消息,说是大同府外,还有几千人,青壮更多,让尹二去接一下。

陈均明要给这些人清洗消毒,安排住宿,忙得脚不沾地,尹二亲自去接,又带回四五千人,这样忙乱了一阵儿,那些兵早就忘了羊毛的事情,小麦趁机将羊毛弄进空间,换了几万套衣服。

小麦也曾打算定做大丰的军服式样,一问价,有点贵,她和尹二商量,就用了普通的衬衫、军裤。

所有的战士,排成队进了澡堂,清洗干净,出来时,衣柜里放的就是新衣服,有人指导他们穿好。的确良上衣和涤纶裤子,又软又弹,比粗棉布穿着舒服,战士们特别高兴,一时间,到处都是走路同手同脚的——好多人一辈子都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

小麦这几天,忍笑忍得肚子疼,好容易这些人习惯了新衣服,走路自然了,但一身现代的衣服,头上顶个古代的发髻,总让人觉得特别滑稽。

但好笑她也忍了,毕竟太过于特立独行,容易惹事儿。

正式的军人换了衣服,就轮上预备军了,陈均明帮着从逃难过来的人中,挑出五千多青壮,也排队洗澡后,穿上了新军装。

最后,是不够资格参军的难民,不管老幼,也都洗干净,换上新衣服,当然,这衣服就是白衬衫,蓝色休闲裤,和军装有区别。

来了这么多人,今年种地的产出估计不够吃,尹二又带着大家开荒,好在荒地足够多。

种高粱来不及了,但可以种土豆和红薯,还能种萝卜、青菜,反正,能吃就行。

小麦一天忙到晚,没注意村里人看她都一副怪怪的模样,还是林八嫂忍不住了,悄悄给她说了。

原来,大家看到难民穿那么好的衣服,非常羡慕,觉得小麦偏心。

小麦从善如流,给所有人都发了新衣服。

男人是淡蓝格子衬衫,蓝裤子,年轻女人则是一身粉色的确良衣裤,外面一件无袖收身的裙子。年纪大的,是浅蓝色衣裤,外面是蓝色或者墨绿的褙子。

七岁以下的孩子,都是月白色的确良无袖小褂,宝蓝色五分裤。

所有男人,都一式两份,只有年轻女人的无袖裙,有不同的款式和不同的颜色。

这下,所有人都心满意足。

难民中有几个读书人,有四个过了县试的,还有一个过了府试的,过了府试的刘先生,和一个姓何的,为人精干,能言善辩,尹二让他俩做了管事,其余的人,在新建的学堂教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