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安顿(1 / 2)

加入书签

可不甘心又能怎样?跟来的都是亲朋好友,怎么忍心让人给自家当佃户?

尹三和杨氏却猛地惊醒,是啊,有地,不就什么都有了?他俩还在犯傻,别人都在抢占地盘了。

丑妻近地家中宝,村子附近的地让人占了,自家可就吃大亏了,他俩匆匆收拾了一下,就赶着牛车走了。

必成和老银把自家的青草放秤上称过,码进青储池,这才高兴地跟着小麦回家。

“哎呀——丝——”必成轻轻呻吟了一声。

小麦看到他皱着眉头看手心,笑了一下:“是不是打泡了?”

“嗯,好疼!”

小麦拉起弟弟的手,也心疼不已,手掌上最少也有十个泡,水泡连着水泡,好几个都破了。

她用针挑破水泡,把里面的水挤压出来,然后,小心地用酒精给弟弟的手清洗消毒后,拿出纱布包好:“下午你在家休息。”

“姐姐,你手上也有很多泡,都流血了。”

“没事,姐姐是大人,大人什么都能忍!”

小麦见弟弟一脸关切,就给自己的手掌消了毒,用纱布缠上,然后,把纱布和酒精给了秦氏:“娘,你看谁需要,就给他用。”

秦氏用过酒精,也知道怎么弄,接过来放到口袋里。

小麦和必成,比尹三夫妇送来的青草多一倍还多,小麦走了之后,秦氏给老林抱怨:“老三真不行,这还是咱家的产业呢,他竟然还不如小麦和必成。”

老银看着儿子远去的方向:“他俩已经知道了。”

小必成下午还是跟着姐姐到地里了,他人小鬼大,听见了秦氏的话:“爹爹没在,我要不干活,咱家将来就没地,会挨饿的。”

小麦被他认真的样子逗得一笑:“那你小心些,累了就歇会儿。”

一连几天,天天都是除草。

尹二做了很多红色的木牌,上面写了数字,每家一个数,谁清理出来的土地,就用木牌插在四周。

有人为了占更多的土地,除草就是走过场。

尹二这天,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就算那样占上了地,收不到粮食,冬天挨饿不要怪别人。今天先警告一下,明天,我要挨家挨户检查,谁家的地里草还很高,我就把木牌拔了,那样强占的土地不算。”

这才四十多人,事儿就这么多,他有些烦闷:“你们是我的家乡人,是我将来事业的中坚力量,这样做,我怎么能把重要的事情委托过去?”

抢地的人都不由脸上一红,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有人说了一句:“再也不了,今儿我们就好好除草。”

当天收储的青草,就是前几天的总和。

收来的青草,全都撒上糖化粉,一个坑装满,就用土封好,尹二早有准备,挖了十几个大坑,这是准备冬季里大量养殖牛羊呢。

“小麦,陕北那边,这几年一直旱灾不断,我打算带着兄弟,去那边招兵,这里的事务,你能帮着挑起来不?”

尹二有些忐忑,还是人手太少。

小麦笑着道:“只管去吧。”

连着割了十几天草,村子周边五里以内的地块,都有主儿了,一眼望过去,已经不是荒草凄凄,而是红彤彤一片高粱穗子。

高粱长得不好,茎秆细弱,籽粒也瘪瘪的,好在已经是秋天,这里的雨水最多的时候。

小麦见天阴下雨,就挨家挨户分发了一些促进灌浆丰产的化肥,让大家冒雨撒到地里去。

小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天,高粱地都施过了肥,黄绿细弱的高粱叶子,顿时变得黑绿茁壮,这些没见过化肥的人,都非常震惊,纷纷希望小麦给更多的化肥。

“不能多,多了会烧了苗的,地里下了肥,又下了雨,还得再除草呢,都快去吧。”

这道理农村人都懂,他们也没有多纠缠,都急急忙忙去了地里。

秋季雨水多,就在施肥后几天,又有连绵秋雨,高粱穗子肉眼可见的速度饱胀起来,大家的脸上都有了笑意。

每个人家,如今人均都在十多亩地,一亩地怎么也能收个三五十斤的,这个冬天,不愁没粮了。

小麦又给各家发了种子,趁着晚秋没有霜冻,各家又开垦几亩地种上胡萝卜、白萝卜以及大白菜,这些都能在冬天来之前收一波,冬天好歹有点菜。

尹二很担心家乡的人受冻挨饿,看到粮食有望丰收,悄悄松口气。

秋收非常忙,多数高粱杆儿都要砍下来,放进挖好的大坑里,撒上糖化粉,等发酵好了做饲料,还有一部分高粱杆儿另有用途。

没黑没夜地干了一个月,高粱都晒干入了库,人终于闲了些,天气也猛地冷下来。

小麦将几十个人排班,每晚都有人值夜,若是发现天气太冷,就在菜地的周围点起火堆,防止霜冻。

这样也只坚持了半个月,白菜萝卜还没长大,天气就冷得不行了,大家只好把菜都收了,只留了很少一部分,晚上用高粱秸秆盖上,白天太阳出来,再收了秸秆,晒一晒,就希望能多收点菜。

大家都闲了下了,小麦挨家挨户把人叫到到村子中间的一个大的院落里:“将军说了,大家是他的家乡人,也是将来他倚重的对象。将来将军升官,想拉拔大家,可我们多数都目不识丁,除了种地,别的都不会,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林八嫂嘴快,急忙问。

“不认字,咱们可以学,没别的本事,那也可以学,就不知道大家可愿意?”

“我识字,我也会算账。”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当年跟着小麦和小槐学过,他们高兴得举起手来。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这样,咱们这些人,分成几组,每组一个组长,这个冬天,就抓紧跟着组长识字。”

说着,小麦把手里的课本,挨个分发到个人。

这些识字课本,小麦可是精心选编的内容,除了“小麦、高粱、鸡、狗、猪”,还有“团结起来力量大”,等等。

大多数时间,都是识字的小孩当扫盲老师,小麦只是隔三岔五地抽时间给大家上课。

她上课就是讲道理,把所有认识的字,全都讲一遍,每个字什么意思,怎么用等等,这中间,稍稍地夹带一些私货,一是让人团结起来,二是,讲这里的规章制度,三,就是各种办法提高她和尹二的威信,不然,这些人太自私,将来没法管理。

忙碌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可一闲了,小麦就会想起爹爹和弟弟,不知他们如今怎样了,这天,尹二安排的信使,从城里取回几封信,其中有一封是林引旺来的,说是小槐过了府试,已经是个童生了。

小麦一看信底的时间,还是三个月前写的。

“院试呢?”汪氏关切地问。

小麦叹口气:“不知道啊,前面县试爹爹肯定也来信了,也不知道是丢了,还是在路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